现制菜:吃上一口热乎饭

现制菜,是餐饮场景中 “当面做、不预存” 的菜品 —— 师傅在明档切配、翻炒,顾客能看刀工、闻香气、听锅响,端上桌时还带着刚出锅的烫劲,核心就俩字:热乎。

对普通人来说,热乎是刚需

打工人挤地铁上班,图的是小馆现炒的青椒肉丝 “扒拉两口就暖到胃”;宝妈接娃放学,要的是现熬的萝卜汤 “没隔夜味,娃喝着放心”;老人遛弯顺道吃饭,就爱现炖的豆腐 “软乎好嚼,热汤泡饭香”。

调研显示,73% 的大众消费者把 “亲眼见制作” 当新鲜第一标准,同样品质的菜,现做的比预制复热的更让人愿多付,买的是 “这菜没糊弄” 的踏实感。

对小馆老板来说,热乎是生意

现制菜成本不高,但复购率高:社区小馆里,现制菜占比超 60% 的门店,复购率比纯卖预制菜的店高 25%。关键是 “灵活接需求”:张叔要少盐、李姐要加辣、王奶奶要切小份,现制的锅铲能当场调整,把 “众口难调” 变成 “众口能顺”。

一来二去,熟客进门不用报菜名,老板喊一句 “老样子?”,热乎饭就端上了桌。

对餐饮行业来说,热乎是温度

预制菜解决 “快和省”,现制菜补上 “热和暖”。社区小馆的现炒回锅肉油星还粘盘边,现熬的瓦罐汤飘着姜香,这些 “可感知的烟火气”,让吃饭从 “填肚子” 变成 “过日子”。

2023 年数据显示,现制菜占比超 40% 的社区餐饮,顾客停留时长比纯卖预制菜的店多 15 分钟 —— 多坐的这会,可能是和邻居聊两句,和老板唠唠家常,热乎的不只是饭,还有人情味。

现制菜不是 “高端特供”,而是 “大众刚需”—— 它藏在社区巷口的小馆里,在老板 “再来一碗” 的吆喝里,在邻居 “这菜真鲜” 的感叹里。不是用花哨的摆盘讨好所有人,而是用 “当面做” 的实在,接住每个普通人对 “热乎饭” 的期待。

浏览 (41)
充电
收藏
评论